黄建明实战案例专栏 | 【案例78】你在做检测的时候有试过被客户冤枉和委屈吗?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航空无损检测
78 你在做检测的时候有试过被客户冤枉和委屈吗?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从事无损检测30多年来我有个习惯,每当发现问题后我都会想办法查原因,不懂的就向老师、同行的朋友、同事、客户、工人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士请教,也尽可能地采取真实的模拟对比试验方法去验证下检测结果,反复做试验永不轻易放弃地去找出真正的原因。



温馨提示:

本系列专栏案例均在夏紀真老师的网站发布过,经作者本人修改和补充后,由本公众号发布,以满足当下年轻人互联网浏览习惯。

#

实战案例专栏 /   案例78

在做涡流检测冷凝管的时候,有好几次被客户冤枉和委屈,我在此讲两个比较经典的故事给大家分享下。


故事1:


1991年夏天在香港某大酒店为中央冷气空调系统的冷凝器管做涡流检测。


冷气公司告诉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台冷凝器的冷冻效果很差,想对它做一次涡流检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第一次检验后发现管外壁有很多沉淀附着物(Deposit)。


冷气维修公司根据我们的检测报告拆开盖板检查,发现是内循环系统中,一个铝合金成分的滤网腐蚀成粉未,随着冷媒液体流动沉淀在底壳,也有很多粘附在带鳍片冷凝管外壁上,形成一层粉未涂层。


这种厚厚的粉末层严重地影响了它的散热效果,最终导致冷凝器无法达到最佳的制冷效果


冷气公司希望在不拆开的情况下通过我们涡流检测找出原因,通过涡流检测我们准确地找到原因。


这家冷气公司是代理美国一个牌子的冷凝器,他们对冷凝器是非常熟悉的。


见到这种情况后很快他们从台湾找了一家专门做化学清洗的公司。


他们用化学的方法,在不损伤冷凝器管的情况下把铝合金粉末溶化,并且把这个表面的粉未层给清洗下来。


完成化学清洗后为了证明给业主看清洗干净了,他们要我们再做一次涡流检测。


第二次在做涡流检测,我们发现管外壁真的很干净了。 


可是过了二个半月以后。我收到了冷气公司的主管打电话来向我投诉说冷凝管穿漏了,要我立即到酒店现场来看看。 


我到达现场后,看见地上拆开的状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轴承座和离心机泵叶片等零件都是黑乎乎油渍,脏乱不墈地全部在拆散放在地下。


真没想到冷媒液即是制冷液同时也是为轴承作为润滑和冷却用的,一旦管子穿漏有水就进入就会损毁轴承瓦,最后造成泵叶受损的连锁反应。


冷气公司的老板和酒店工程部老总以及维修的工人都在。他指着我说:“你们怎么检测的,刚刚做完检测说没问题,现在又穿漏了,你看看损失多大,60万啊!……”。


“还有酒店大热天没有冷气怎么做生意……”。酒店工程部总经理是外国人,他用英文呱呱叫地训斥我。一个个用憎恨眼神看着我,我就像犯人一样被他们审判着。 


他们问我:“怎么办?你会赔偿吗?”


面对这样被人训斥的场面,我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和害怕的!但是他们受到重大损失而愤怒的心情我是理解的。


如果真的是我们做错了,向我追究责任和索赔也是通情合理的啊!


只好忍住不出声,等到他们冷静下来的时候,我就向冷气公司的老板说:”可否让我再做一次涡流检测?” 


他手下一位工程部的主管就抢着说:”当然要做啦!不做怎么知道什么原因……。“ 


快我们被安排进行第三次涡流检测。


检测完后我们发现有十多条管外壁有腐蚀损耗减薄,而且是不规则的,管头管尾中间,上下左右分布管子都有,完全没有规律,不像挡板损耗肯定在档板支撑位,共振一定在离心力最大位置那样有规律可寻。


带着同事在现场做涡流检测的时候,就与冷气公司的主管和工人聊天,向他们请教冷凝器方面的知识,同时查询上次做完化学清洗后是否有做过其他工作。


无意中他们透露天机,他们说化学清洗后由于要等备件从美国寄来,冷凝器就这样空置停放了一个多月,备件到后安装和加入冷媒液(雪种),然后正常开机运作,哪知道才一个月不到就发生穿漏了……。


听到他们这样说我就知道什么原因了!


各位看到这里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好好看看下面这段分析)


很明显化学清洗后肯定要用清水再多次清洗的,希望把残余化学剂清洗掉,可是由于冷凝器管的结构覆杂,管与管之间间隙很小是很难彻底清除的,而且冷凝管是带鯺片的,藏在鳍片之间的化学物很难清洗掉的


我想正常做法是清洗后立即加入冷媒液(油),因为冷媒液(油)的比重比水轻,这样就可以利用它把化学水渍逼出来沉淀到容器最下方,我看到冷凝器最下方有个透镜就是用来观察水渍的,当发现透镜有水时立即放掉即可。


可是当时他们没有立即加入冷媒液(油),近千条管装在一个圆筒中,(见图1)当管外壁留有残余化学物一旦接触到空气(氧气),加上夏天闷热天气,温度最影响化学反应的,就像焗桑拿浴一样肯定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足够它产生腐蚀穿漏了!这些都是普通常识。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我心里有底了。 


(图 1 典型的冷凝器管板端头)


由于时间紧迫晚上我把记录纸带回到家里,我再把上次化学清洗后的记录卷纸拿出来遂条对比,好家伙每卷100米长,幸亏我自己做了一个平面转动盘,一边放一边收地绞动来看,半夜三更地仔细看,让我找出明显分别了,上次化学清洗后可以说后是完整无缺,而这次这十多条管有明显的管外壁腐蚀损耗,而且其中还有三条已穿漏了。 


二天把这十多条管两次的记录纸带影印下来带到酒店现场,我当他们面前告诉他们,我们的涡流检测结果是正确的,上次化学清洗后是完好的,现在是已经有管外壁腐蚀和穿漏。我拿记录纸指着给他们看。


老外问我怎么证明你说的对呢?


我说拆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他们商量了一会,决定在我们发现的这十几条认为有问题的管子里选择三条已经穿漏的管子抽拔出来看看。


在他们还没有抽拔前,我先用小铲刀在管口上方铲一个小缺口表示管子的坐向位置向上,然后让冷气维修工人动手。(大家要留意这个细节


冷气维修工人有专用的工具很快就把三条管子抽拔出来了,我上前仔细查看并且与记录纸比较,用肉眼清楚地看三条管外壁腐蚀坑与记录纸痕迹完全吻合。


然后我在与管口上我做的小缺口对比,很清楚看到管外壁腐蚀是在管子的下方,证明地心吸引力的作用水渍残余一定是在管外壁下方的。(见图2) 大家在现场都看到这个结果了。


(图 2 管外壁化学腐蚀穿漏)


就想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们检测做错而是冷气公司处理不当,把我认为产生的原因详细讲出来的时候,冷气公司的老板走过一把搂抱着我往一边走去,低声地对我说:”你不要再说了,今次的检测费用你马上开张单来向我收钱吧!……。“ 向我施加压力不让我讲出真相。


无可奈何这家公司长期有生意给我做的,而且老板亲口承担再次的检测费用,我只好忍住不出声了。


返回现场酒店工程部总经理向我发问,除了这十几条有问题的管子其他管子还有问题吗? 


我告诉他根据我们的第三次涡流检测结果,只找出这十几条有管壁腐蚀损耗的管子,把它们全部更换新管子就可以了


他说:“我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事故”。摆出一幅依然是对我不信任的态度。


尽管之后没有再发穿漏问题,可是从此这家酒店再也没有找我们做涡流检测了。我真哑巴吃黄莲为冷气公司背上黑锅。


这种被冤枉和委屈的事在我的无损检测事业中遇到过好几次,如果自认为是无损检测的专家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委屈而向客户发火臭骂一场,或者当面揭穿事实让冷气公司老板难堪。


我想只是一时口头痛快并不能挽回面子,反而肯定得罪了客户断了自己的财路。想想看我们是求财的而不求气何必必斤斤计较呢。


各位看到这里您们会怎么做?


故事2:


见过钛合金管的外壁腐蚀吗?


2009年在另外一个商业广场的中央空调冷凝器检测冷凝器管,这家公司之前找到美国的一家涡流检测公司做完检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不放心就找我们再去核对一次,他们有意的不告诉我们之前的检测结果


我们的同事就去做了,回来后告诉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管壁有些其他金属粉末粘附在上面,因为仪器第四通道没有向上的显示。


外径19mm内径16mm外壁带鳍片的钛合金管;用内插式Bobbin探头,是很容易做涡流检测的。


四个通道我们设置方法是:


第一通道设立为主频率以检测内壁缺陷;

第二通道为主频的一半以检测管壁缺陷;

第三信道混频用于支撑板位置检测;

第四通道用于检测管壁逐渐减薄缺陷。


逐渐减薄是用绝对式显示的,我们设置它无论是内外壁减薄它的阻抗平面图信号是垂直向上方向显示的。


这样在现场快速检测时容易判断,只要有向上的显示就表示有缺陷。


是同事说没有向上的显示,只看到第二通道有明显的显示,如果是腐蚀减薄第四通道肯定有向上的显示,而且从未见钛管有腐蚀的情况,所以他判断是管壁有其他金属粉末。


把全记录下来了,见图1红色、黄色、蓝色表示程度的大小,红色最大蓝色最小


(图1 管子排列显示图,红、黄、蓝表示管外壁有腐蚀损耗的程度)


即然是管外壁有其他金属附上我就做模拟试验,用铝合金粉未粘贴在管外壁上,反复试验却无法做出与他们上次相同的第二通道的相位显示,再用含磁性铁粉也一样,然后再模拟管外减薄的试验,(见图2、3)。

(图 2 模拟管外壁环槽和附着物及挡板)

(图 3  阻抗平图(各自的相位))


发觉他们之前检测的结果有问题了。


马上把他那台新买回来的仪器拿出来比较,一对比发现了他的仪器第四通道出了问题,不能正常显示管外壁有腐蚀减薄。(仪器必须返回原厂修理)


我立即打电话告诉客户上次检测结果有误,可否让我们再做一次,并向客户赔不是,客户很不高兴了,因为已经开机运行了。


我再三要求下,二星期后客户终于停机让我们再做一次了,这次发现有几十条管有问题,全是管外壁有很明显的腐蚀减薄,缺陷出现管子全长的中间一段位置,在整体管板图上看向两侧较多中心位置少。


缺陷长度从150mm至450mm。腐蚀的损耗程度约在30-60%壁厚,未见穿漏


钛合金管我们从未见过有腐蚀穿漏的,我有位专做疲劳失效分析的博士专家也不相信,他说:”不可能出现腐蚀,因为钛合金管本身抗腐蚀性能好,管外壁是冷媒液(油)浸泡住的,怎样会产生腐蚀呢?


客户也不相信,再加上我们又重新再做一次,客户对我们的检测结果更加不相信了,冷嘲热讽不在话下了


了找出腐蚀的原因我多次的前去现场找当时维修的工人了解情况,终于找到一位肯讲实话的老师傅,他说去年这台机器大修,冷凝器上端的压缩机拆开卸下了,他们用汽油(或油渣)只在这个圆形口位置铺设一块布,有些汽油可能顺着筒体内壁流下去时滴落在两侧管外壁上了,汽油是一种挥发性有腐蚀性的油,混合冷媒液后成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原本容易挥发的汽油混合了冷媒液后不容易挥发,变成长时间粘贴在管外壁。


另外也是为了等配件足足有半年时间,经过夏天闷热的天气,铁筒体冷凝器钛合金管就像焗桑拿浴一样肯定产生化学反应了,这样的环境下钛合金管一样也会有腐蚀的,只不过它的耐腐蚀性能比较好,所以这么久了它都没有穿漏。


另外老师傅也告诉我美国人也是发现管外壁有可疑的信号,可是美国人不说是什么东西。


怎么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客户告诉我这台冷凝器二年后会拆除更换新管子。


那就好!等拆除的时通知我来看看好吗?客户说好。


年后我打电话给他,他说已经拆除了你来看吧。


我很高兴的跑去看,一看吓我一跳,没看见有管外壁腐蚀的管子,我感到奇怪和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呢!难道我们的模拟试验是错的?


然后我再仔细问客户这台冷凝器的编号,看到编号后再核对下我的报告,发现不是我检测的那台冷凝器,这才把心放下。


原来这家客户很有钱把5台同一型号和同时使用的冷凝器全部更换新的。


又过了两个月我再次打电话找他,他开始不高兴了,在电话里大声地说拆除了,你来看吧!


当我到达现场后一看到地上摆放的一堆管子,很明显地看到好多条管子有明显的腐蚀痕迹,再上前拿在手上仔细看,清清楚楚的腐蚀痕迹,出现的位置与我们检测结果完全吻合,这下我可高兴啦!


我就从中抽出两条准备带回公司,让那些不相信钛合金管会腐蚀的同事们看看,同时想进一步做下涡流试验留下参考数据。(见图4、5


(图 4 多条钛合金管外壁腐蚀)

(图 5 典型的钛合金管外壁腐蚀)


万没想到这位客户突然发火了,他恶很很地对我说,你这两年来三番四次找我们,你想干什么?他不允许我把这两条管子带走。


正好有位大陆来的冷气工程师,是位女博士在现场办公室里,她正在问我冷凝器管的涡流检测技术问题,他可能怕她听不懂广东话吧?


特地转用英文来训斥我,在她面前耀武扬威一番,意思是说你这样反反复覆地来这里,到底想干什么?


我说:“我想研究下钛合金管为什么也会出现腐蚀?”


他问:“你做些对我们有什么利益(Benefit)?”


我说:“当然有啦!找出原因防止以后再发生这样的问题。”


着他这样的态度我心里很不舒服,这位老兄是一位办公室主任,是不懂技术的,他是负责管理采购订单和交收文书报告的文职人员。


他现在是有意向我找荏的。


但是为了得到这两条管子我只好强忍着由他发脾气,足足训斥了半小时有多,女博士都忍不住对他说有事先走了,他才停下来。


他说:"你会给份报告我们吗?"


我说:“我会拿这两条管子回公司做一份涡流检测报告给你。”


他说:“你什么时候可以给我?”


我看了一下日历已经12月中旬了,我说:“12月31日前给你。”


心想本来想给一全面性的报告,现在好啦!


面对这个不懂感恩的人,真的什么东西都不要给他。


二年多来花了多少时间和心血他却完全不理解,还嫌我烦扰他。


最后他还是让我把这两条有腐蚀的钛合金管拿回公司了。


我的同事和那位专家博士看到我带回来两条管子后,对我说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们真不敢相信钛合金管会有腐蚀的


听到这话让我感到我的忍气吞声受到冤枉和委屈还是有价值的。


事无损检测30多年来我有个习惯,每当发现问题后我都会想办法查原因,不懂的就向老师、同行的朋友、同事、客户、工人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士请教,也尽可能地采取真实的模拟对比试验方法去验证下检测结果,反复做试验永不轻易放弃地去找出真正的原因。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公开的秘密,无损检测有一个最准确的方法就是对比试验,这种方法很少出错的。


各位做检测的朋友您们有遇过这样案例吗?您们会怎么做?


关于作者



黄建明长期从事在役无损检测技术工作近40年。任职于香港安捷材料试验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应用物理(无损检测方向)”本科专业兼职教授。美国焊接学会会员,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暨无损检测分会理事。英国焊接和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发证章程(CSWIP)焊接检验督察,英国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发证章程(PCN)II级焊缝射线照相评片员,美国焊接学会(AWS)高级焊接检验督察,AWS焊接导师,美国无损检测学会(ASNT)NDT检验师-UT、RT、MT、ET III级(高级)技术资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RT、UT 3级(高级)技术资格。


联系方式:

邮箱:kmwong@aes.hk

公司:香港安捷材料试验有限公司 


/ END /

本公众号将会持续分享黄建明老师的实战经典案例,欢迎订阅,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章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尊重原创,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文章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
推荐精彩博文

预约相关课程

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