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明实战案例专栏 | 【案例75】无损检测在防止因金属疲劳而引致的工业意外分析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航空无损检测
75 无损检测在防止因金属疲劳而引致的工业意外分析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为维护建筑机器的安全运作,我们建议如下:

1.由注册专业工程师检验和签署;

2.由持有相关驾驶证的人操作机器;

3.为操作、安装、维修人员进行无损检测的简单培训,并由他们参与最前线的平时的在役检测;

4.定期或按注册专业工程师认为需要时做专业的无损检测;

5.找出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再重复出现相同的事故。



温馨提示:

本系列专栏案例均在夏紀真老师的网站发布过,经作者本人修改和补充后,由本公众号发布,以满足当下年轻人互联网浏览习惯。

#

实战案例专栏 /   案例75

近发生的兩宗骇人听闻的意外,「飞轮压死路人」与「天秤倒塌」事件;


虽然报导表示事件仍在调查肇事原因,但专家都走出前台表示这都是由于「金属疲劳」引起的。


「金属疲勞」这名词仿佛告诉我,意外的发生都是金属的错,金属用久了便会坏,是预测不到的。


这理由,如果是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专家口中说出來,那带着的可能是一份慨叹;但如果由香港这不乏物资的国际都市的专家說出时,却只带着讽刺。


我不是专家,但我相信,经过测试验证,金属疲劳是可以预测的,而用计算方法应可得到一个安全的寿命吧。


香港,每件零件到期总可以找到替换;要为机器替换零件总可找到合资格技师吧。


但为何每次发生严重意外后,专家都推說是物质物理的问题?如果以上的立论是合理的话,为何意外会发生?是地盘管工看少了眼?是监督工程师漏了做检查?是制订制度的人让制度宽松而任由机器老化却不定期替换或更新零件?是外判公司为了节省资源而缩减维修费用?是那一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每一环节都出了问题?


以上报导我是从香港报章抄錄下來的,这些记者的观点和言论,我是完全赞同的。


在香港的大型建筑中使用着各式各样的建筑机器,机械在长期的劳役中,金属一定会产生金属疲劳;金属疲勞裂纹产生后如果不及早地进行修復或更换,就会变成疲勞断裂而引起倒塌事故,特别是塔式起重机械(天秤)出现倒塌造成人命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何防止和监控呢?


我在此讲讲我的看法和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什么是金属疲劳?


当金属在承受「反复」的应力作用之后,其发生「破裂」的应力,会比拉伸测试时所需的应力低了很多!


所以,在交变应力长期的作用下,而导致的金属失效称为「金属疲劳」。也就是說一定是使用过的金属在有疲勞现象时才能称为「金属疲劳」。


任何金属结构在长期使用后都会产生金属疲劳,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出现金属疲劳后,金属是不会即刻断裂倒塌的,它必须超过其临界尺寸后才会快速扩展至断裂,如果能在疲劳裂纹的萌生阶段及时地发现,并将其更换或修复就不会产生断裂倒塌事故。


金属疲劳裂纹是可以用无损检测的方法检测出來的,在适当的时间定期地检测是可以有效地监控和防止疲勞断裂的倒塌事故发生。


什么原因造成金属疲劳?


1.设计不当;

2.制造质量不当 (材料的制造、机加工、焊接、热处理等等) ;

3.安装不当;

4.操作不当;

5.使用的环境影响 (温度、湿度、化学介质浓度以及应力) ;

6.缺乏适当的检修保养;

7.已达正常的使用年限。


什么时候需要检测疲劳裂纹 ? 


年年验身,令你放心!?


1.已达到可使用的年期或周期,或者根据厂家要求,例如:波音飞机有规定飞机的起落架用了多少次就需要检验或更换;

2.在有怀疑的时候,例如:有异常现象(声响、震动等);

3.同类型产品曾经发生过断裂事故;

4.不恰当使用过或人为和天灾的意外后;

5.机器大修期间。


机器与人体相似


器很多时候与我们人体有相同的反应;人类生病时会有病征,机械亦有类似的预兆, 例如:肺痨时会发出咳嗽声音,而机器的齿輪磨损破碎时也会发出不同的 “叫声”;


人体生疮时会起脓庖,高压锅炉因水垢隔热会引起局部胀大;人体内部器官发炎引起身体发高热, 机器旋转磨擦过度也会发烫甚至烧焦;皮肤发炎引起红肿流血,机器表皮破损也会生锈;人体会有癌症肿瘤,金属也会局部硬化而断裂等等类似的症狀,这些症狀都是可以预先检测出來的


人体有些器官有痛感神经,当有病变时会因痛楚而呼叫,机器同样会在出现问题时发出痛的声音;人体的肝脏是无痛感器官,当病人有肝癌时并不会痛,机器也一样,有些内部硬化的疲劳裂纹也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检测仪器进行化验和检测:医护用X光、CT电脑断层扫瞄、磁力共振扫瞄和验血验尿等,如果及早地进行检测就可以把病变在萌芽阶段检测出來,然后及时地进行医治是完全可以治愈康復的。


机器则可以用工业X光、超声、磁粉、渗透、涡流检测及早地发现疲劳裂纹并及时修復。


不过,人体有着自行修復的能力,例如:普通的伤风感冒不需要看医生也会自愈、小伤口只要防止发炎,它都能结疤后自愈。


可是机器却不可能自愈,一定要进行修理或者更换新的零件。


所以,当机器出现问题时我们要马上采取行动立即修理。


当然,机器出了问题比人体更好处理,因为机器局部坏了可以修补或者更换零件,人体可就不容易修补和更换器官;机器整体坏了可以整台更换,人死了可不能换回同一个人


这些疲劳裂纹的病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只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检测就可以有效地把它检测出來,然后再进行修复或更换新的零件,也就可以防止因疲劳而断裂引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由谁人來做无损检测?


经过训练的前线操作员、安装技师、维修技术人员进行初步的无损检测。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对前线的操作人员、安装以及维修人员來说,他们每天都对着熟悉的机器,固然最了解机器的构造和运作情况,特别是在大修时因为有很多零件已经拆卸出來,如果有破损、磨损、变形、裂纹等情况,他们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反而在安装之后和运作中的机器,无論是注册工程师或是专业的NDT人员都是无法用肉眼看得到的。例如:机器内部的齿轮表面破损只有在拆卸之后才能用肉眼看到。


维修人员在拆卸机器时就可以第一时间把问题检测出來并将其更换上新的齿轮。


所以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简单人体四个本能培训,再加上基本的磁粉和渗透探伤方法培训,就可以及时地发现金属疲劳裂纹,将事故的发生在萌芽狀态下消灭;


由这些已培训的人员作为最前线的把关,大大地加强由金属疲劳断裂引起的工作安全性。


用什么无损检测方法呢?


用人体具有的四个本能作无损检测,一个身体正常及健康的人都具有五个本能: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它是人類一种与生俱來的无损探伤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其中四个來监控和检测疲劳裂纹。


视觉:


在适当的光线下用肉眼可以看到很多问题,例如:破裂、变形、变色、松脱和穿漏等等,任何不同或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看到;而且所有的NDT检测结果都要经过我们的眼睛看到后,再经过大脑分析判断才做出结论。


触觉:


用手可以直接感觉到工件的温度、质感、形狀和震动等等。


旋转的轴承(啤零)工件过热时,用手摸时会有烫手的感觉;腐蚀磨损的工件表面手 摸上去会感觉粗糙。工件变形和不正常的跳动时用手摸是可以感觉到的。


听觉:


运转中的机器不正常的声音可以用耳朵听到,例如:轴承(啤零)磨损或滚珠破碎,可用听筒或螺丝刀听出來;用小锤敲打工件,如果有破裂,其声音与好的工件的声音是有分别的。


嗅觉:


旋转的工件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会过热,局部位置产生的高温会烧毁工件,例如:机器的皮带若果出现卡带时,长期磨擦发热,会出现烧焦现象,我们靠近它时可以嗅到烧焦的焦味。


(NDT = Non-Destructive Testing 无损检测)


除了遵守建筑业推荐的14项指引外,加强前线的工人培训,并由这些參加过培训的安装、维修和操作人员作日常的监测,当有怀疑时转告工程师或主管,再做详细检测,有需要时再找专门的NDT公司來全面检测。


注册工程师在做定期检测时,或在有怀疑和异常现象时,应找专业的NDT公司进行检测。


专业的NDT检测公司,就像大型医院,有专业的仪器和医生,故此在需要进行高难度的、深入的或全面的检测时,就要找专业NDT公司,因为他们才具有专业资格和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及专用的探检仪器,例如:X光、超声波、涡流、磁粉、渗透以及内窥镜等。


结论


上述的总结,为维护建筑机器的安全运作,我们建议如下:


1.由注册专业工程师检验和签署;

2.由持有相关驾驶证的人操作机器;

3.为操作、安装、维修人员进行无损检测的简单培训,并由他们参与最前线的平时的在役检测;

4.定期或按注册专业工程师认为需要时做专业的无损检测;

5.找出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再重复出现相同的事故。


我将用下面几个真实案例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图 1 典型的疲劳裂纹)

(图 2 栓钉断裂)

(图 3、4 天秤倒塌伤亡事故 (1人死 - 1985 年))

(图 5 工人笼梯的齿轮磨损)

(图 6 磨盘齿轮破损)

(图 7、8 齿輪焊接造成更大的破损)

(图 9 塔式起重机的 NDT 检测方法和位置)


关于作者



黄建明长期从事在役无损检测技术工作近40年。任职于香港安捷材料试验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应用物理(无损检测方向)”本科专业兼职教授。美国焊接学会会员,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暨无损检测分会理事。英国焊接和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发证章程(CSWIP)焊接检验督察,英国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发证章程(PCN)II级焊缝射线照相评片员,美国焊接学会(AWS)高级焊接检验督察,AWS焊接导师,美国无损检测学会(ASNT)NDT检验师-UT、RT、MT、ET III级(高级)技术资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RT、UT 3级(高级)技术资格。


联系方式:

邮箱:kmwong@aes.hk

公司:香港安捷材料试验有限公司 


/ END /

本公众号将会持续分享黄建明老师的实战经典案例,欢迎订阅,持续关注!

分享到:
推荐精彩博文

预约相关课程

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