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明实战案例专栏 | 【案例44】一个做好记录的故事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航空无损检测
44 一个做好记录的故事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更深刻地体会到做记录的重要性,更佩服英国厂有家完善的检测体系,详细到每一道主焊缝都有一张独立的记录卡,当检测到有缺陷时无论是否判废都要求做好原始记录。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发生有争议时是一份有力的证据,否则面对人家质疑时哑口无言。




温馨提示:

本系列专栏案例均在夏紀真老师的网站发布过,经作者本人修改和补充后,由本公众号发布,以满足当下年轻人互联网浏览习惯。

#

实战案例专栏 /   案例44

1982年底,有一次我正在电厂工地的集装箱办公室整理报告时,英国厂家派来香港电厂做NDT检测监督的一个老外从门外进来,怒气冲冲地对我说:「黄先生,有一个超标缺陷你为什么漏检了?……你是怎么做检测事的,你要是做的不好我是可以立即开除你的……」


面对他突然呱呱叫的一轮话,吓我一跳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待他稍为冷静下来后,我问他到底是哪一道焊缝我有缺陷漏检?


他就把他刚才从现场做完超声波的抽查记录卡拿出来给我看,手指着记录卡说,这道焊缝上有一个根部单边未熔合缺陷12mm长超出标准要求,应该是不合格的,你为什么没有发现?(见图1)


(图1 根部单边未熔合)


看到他所说的焊缝编号后,我就转身从我身后的档案柜中找我的原始记录卡拿出来一看,这是两个月以前我做过超声波检测的一道焊缝,这张记录卡上清清楚楚记录着我标示缺陷的位置和剖面示意图,并且备注根据验收标准,我判它是一个不超标的缺陷,当时的记录是10mm长。


有了这份原始记录我就有底气了,拿着这份记录报告据理力争,我说我没有漏检测,我测出来的结果是10mm。


 我把原始记录卡给看他,他看完后楞了楞,然后就说我测的不准,我就反驳说他测的不准,两人就互不相让的争辩起来。


当双方都僵持不下时,电厂一位做超声波检测的老师傅从外推门进来,一看到他,我突然灵机一动就指着老师傅对老外说,不如我们找他去再检测一次,看看他检测的结果再说, 这老外想了想也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


我就叫这位老师傅帮我们上现场去把这个编号的焊缝再检测一次,有什么结果做完后回来告诉我们,这位代表电厂的超声波检测员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大师傅,他爽快地答应后,提着仪器就去现场检测了。


很快他检测完后就回来告诉我们说,这条焊缝有条8mm长的根部单边未熔合,但是他根据验收标准认为是合格的。  


一听他说完结果我可高兴啦!  


8mm、10mm、12mm三个数据,我检测的数据在中间,三个数据加起来除以3的平均值正好是10mm,我笑着对老外说你检测的比我大,他检测的比我小,也就说我检测的结果最准确。


老外看到这结果无话可说了。


老师傅问我们怎么回事,我就把刚才我们争吵的情况给他说了一遍,他听我说完再看到这三个数字,他马上赞成我的检测结果是最正确的,他说就算是10mm也是合格的啊


我就问老外同意吗?他说同意。


既然大家都同意这是一个合格的焊缝,有什么问题我们三人应该共同承担,我就把那张记录卡拿出来要求他们俩都签上名,他俩互相望了望很高兴地签上他们的名字了。


现在都三十多年过去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说明厂家制定的标准好,绝对不需要做到什么「零」缺陷。


两人除了有其他工作外也是专门负责抽查我的检测结果的,电厂所有需要做超声波检测的管焊缝,第一次检测全部由我做,他俩从后不定时和不定位的抽查,对我这外来者毫无情面可说,他俩又分别代表电厂和英国厂家来抽查我的检测结果的。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无形压力,在做超声波检测时来不得一点含糊的。


但是,从此以后他俩对我态度好多了,也对我的检测结果开始信任了。


过这次的考验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做记录的重要性,更佩服英国厂有家完善的检测体系,详细到每一道主焊缝都有一张独立的记录卡,当检测到有缺陷时无论是否判废都要求做好原始记录。


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发生有争议时是一份有力的证据,否则面对人家质疑时哑口无言。


有了缺陷记录即使不准确也只是技术水平问题,漏检就是失职,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的检测人员很多时候只要认为是合格的时候通常是不做记录的,这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应该的


这件事让我想起当时在判断这道焊缝时曾经内心纠结过,按照厂家提供的验收标准,这类管径约6英吋壁厚5/8英吋的对接焊缝,根部单边未熔合是允许有小于10mm的。


可是这批在炉顶管子是一行行排列的,管与管之间只有约2英吋的间接隙,出现缺陷的位置正好在两管之间,空间太小不好进行焊接,强行返修可能更差。


只好在不超标的情况下放过。


就主动到现场向焊工了解情况和观察焊接过程,我发现产生缺陷的位置都是在焊缝的接头位置,他们都是把接头的位置放在两管之间,在这个位置收弧和起弧,因为空间太小又是圆管很难做操作。


手工电弧焊起弧时侯最困难,就像我们骑单车要保持动平衡一样,刚起步和转弯时最难平衡,直路时容易做到动平衡。


圆形管子的焊接一起步就要转弯,焊工却把起步的位置放在一起步就要转弯的位置,空间又狭窄当然焊不好啦!


我建议焊工把接头位置改管子外的两侧位置空间较大的位置进行接头焊接。


我拿着护镜看着焊工焊接,真的容易多了,焊工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技巧大家都很高兴,之后他们都采用我教的这个方法焊接,从此就很少再出现这类的缺陷了。(见图2)

(图2 焊缝的接头位置)


做超声波检测时就不会再为这样的缺陷而纠结,即帮了焊工又帮我自己。


这样的事情也成了我的一个好习惯,凡事先帮人家想想有什么困难,遇到焊接缺陷时先不要责怪焊工,站在焊工角度看问题想方法帮他们解决问题,只有真心地帮助人家,他们才会把好的焊缝交给你,那么你做检测时就轻松多了。


没想到这个当时令我纠结而放过的焊缝,现在被老外抽查时找出来了,我给焊工过了却被老外逮住,还差点被他炒掉。


想想下还真有点冤枉?哈哈!


我希望每一个做检测的人员都要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因为在关键时刻可能还可以保住你的工作(饭碗)。


(2015年11月13日于香港)


关于作者



黄建明长期从事在役无损检测技术工作近40年。任职于香港安捷材料试验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应用物理(无损检测方向)”本科专业兼职教授。美国焊接学会会员,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暨无损检测分会理事。英国焊接和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发证章程(CSWIP)焊接检验督察,英国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发证章程(PCN)II级焊缝射线照相评片员,美国焊接学会(AWS)高级焊接检验督察,AWS焊接导师,美国无损检测学会(ASNT)NDT检验师-UT、RT、MT、ET III级(高级)技术资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RT、UT 3级(高级)技术资格。


联系方式:

邮箱:kmwong@aes.hk

公司:香港安捷材料试验有限公司 


/ END /

本公众号将会持续分享黄建明老师的实战经典案例,欢迎订阅,持续关注!

分享到:
推荐精彩博文

预约相关课程

请稍候